
【导语】昨天(7月1日)是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的首日。在历时三年的中瑞自由贸易谈判中,中国钟表行业全程参与并争取到10年逐步减税的保护过渡期,维护了钟表行业的核心利益。中瑞自由贸易协定中除了备受关注的减税问题外,还有很多重要项目未被外界所重视。在不久前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届中国钟表高峰论坛上,多位钟表行业资深人士和参与了此次谈判的重要官员,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我们所不知道的中瑞自贸协定。
中瑞钟表合作进入实质性探讨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轻工一处处长汪敏燕女士
中瑞自贸协定的直接参与者,钟表工业发展的战略、政策、规划、标准制定者

《中瑞自贸协定》它包括了以下的几方面内容,一是瑞士出口到中国的产品,99.7%立即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已经降税的产品,瑞士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有99.99%都实施了降税。中国出口到瑞士的产品,84.2%不是立即实行零关税,如果加上已经降税的部分产品,总的比例是96.5%都参与了降税,应该说中瑞自贸区谈判的降税比例是空前的高,这对促进两国的贸易发展、经济发展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方面内容,这个协议涉及了环境、知识产权等多方面新的规则,这也将进一步提高中瑞两国双边贸易的合作水平。第三方面,在钟表等多个领域,从政府的层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工作机制。从中瑞贸易协定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它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中瑞自贸协定》的签署,为中国更加深化同瑞士和同欧洲的经济合作,融入世界的经济潮流,加强实施自贸战略及以更加快的姿态和全球合作和竞争,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更积极的贡献,这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2013年8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了第一次中瑞经贸合作框架下的中瑞钟表工作的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我们就知识产权的问题打假的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中国制造和瑞士制造的钟表法律界定,还有钟表产品的检测,售后服务以及人员培训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服务贸易开放,零售业将对瑞士表行开放
历任中国钟表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监事会副主席汪孟晋先生
参与第一轮至第八轮中瑞自贸协定谈判代表

在自贸协定的第八章中,提到服务贸易的开放。在过去瑞士的表店是不能进入中国,而开放后意味着什么? 开放意味着瑞士的钟表店可以在中国开设表店。我们以往都只关注到了制造业,而现在流通也要改变了。我们接触了不少有意在中国开设表店的瑞士表行,他们正在积极了解进入的手续和着手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值得关注的是,瑞士人到中国开表店,有着“先天优势”,他们的进价要比我们少得多,我们如何与他们竞争?这就是服务贸易开放带来的情况,大家应给予关注。
服务贸易中的第二项是自然人的移动,这在协定第八章的第二十一项规定,双方不得向另外一方自然人的流入和在其境内设障碍。也就是说瑞士的人到中国来,中国好多环节都要简化不能设置障碍。这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是我们要想一想如何充分利用此服务贸易条款。譬如江诗丹顿的制表大师,卡地亚的营销总监等等他们退休了并愿意服务我们的钟表企业,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互通学习 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贸易发展局钟表业咨询委员主席梁伟浩先生

对于中瑞自贸协定签署以后,对两国的钟表行业有好处亦有不好处。好处除了降低关税外,还有就是两国的技术人员可以互通学习,这对我们提升生产技术、生产质量都带来了好消息。我们国家可以派人员到瑞士去学习瑞士生产方法、修理方法,并了解瑞士制表技术,这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是非常好。
不好的地方就是将对我们很多零配件制造商带来冲击。因为瑞士有意将瑞士制造的标准从50%提升至60%。也就是说产品必须有60%的部分必须在瑞士生产完成。而众所周知其实目前80%的零配件是在我国生产。除了零配件制造商外,还将对瑞士品牌的中国买主也带来冲击,因为在瑞士的生产条例里,所有的设计,包括技术设计、画图、做样板还有做手表、表壳、表带的毛坯也需要在瑞士生产。比如中国老板在瑞士有了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完成设计不行,一定要在瑞士设计。对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现实。
未来动向
2014年国家工信部将正式颁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国钟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我们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第一次专门对中国钟表行业发布指导性的文件。它对于改善钟表产业发展环境,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我们行业把握发展未来的关键。
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瑞钟表合作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建立工作机制,对于推动两国钟表业在生产制造技术上的交流,在销售环节的相互融合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瑞士在自贸协定签署以后提出要将瑞士制造提高到60%,就此瑞士联邦有关的单位从6月27日到9月17日这个时间段内正在广泛听取意见,可在这段时间内发出声音,争取更多有利于我国钟表业发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