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从名不经传的小公司,到国内著名的华为、中兴、联想,再到苹果、三星、索尼、微软等科技巨头都在潜心开发智能手表。在诸多科技巨头公布相关产品或者计划后,热度不断攀升。与科技巨头的热度截然相反的是,传统钟表企业介入智能领域屈指可数。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将会是个很重要的革命,必将对钟表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第十二届中国钟表高峰论坛上,作为智能先锋的宜准、天霸以及跨界领域的掌门人讲述了他们对智能腕表的解读。
感知、互联、互动
EZON宜准品牌的创始人 陈祖元先生

腕表作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将成为物联网的入口,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或者说一个革命性的机遇。全球科技巨头苹果、谷歌、三星都在关注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主要关注在移动医疗、移动支付、智能家居、娱乐互动、信息管理、运动健康这几大块领域。我个人理解是在当前的状态下,如何能够专注解决某一个领域的痛点需求,能够把某一项功能做到极致,能够给用户带来一个良好的体验,就可能取得成功。
我对智能腕表的理解:首先它应具备精密制造的技术;第二,就是应具备感知和低功耗传感器的技术,以及通讯功能,包括低功耗蓝牙、低功耗WIFI等通讯技术;第三是在云平台上能够提供一个智能的解决方案。当然,智能腕表也应当符合传统手表的计时功能和装饰功能,并且拥有一个简易的操作,无需通过阅读说明书即可掌握。续航能力和防水性都应该满足。
我认为智能腕表除了拥有区别于传统手表的计时功能和装饰功能外,它还应该具备感知、互联、互动功能。我的理解可以分为1.0时代、2.0时代和3.0时代。1.0时代不仅有计时功能还有感知功能,2.0时代能够互联,3.0时代能够互动,除了实时检测、通讯,还有从平台后台的反馈。能够真正得到一个反馈,要走很长的路。前年,我与美国一家公司的架构师在讨论怎么样能够设计出一个很轻的安卓系统或者其他操作系统的构架,当然这条路还很远很远,但空间也是很大的。
IT业有很多的创新,它可能是个搅局者也是一个革命者,会带领整个钟表行业走向一个新的高端。
智能手表,手表才是主题
深圳市天海霸钟表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一军先生

我对智能手表的定义是:手表的一个分支。在手表的基础上增加如提醒、健康、管理和运动机能还有互联搜索等功能。所谓智能手表在这些上面现在只是一个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技术性要突破,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会为更多用户带来更多的惊喜。
我在尝试去开发智能手表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很大的技术方面的突破,手表和IT双方有一些格格不入,很多地方需要完美的结合。比如说智能手表的充电问题。对于智能手表对传统手表冲击的话题,我个人认为为时尚早。传统手表经过几百历史的沉淀,手表也赋予了人类很多含义,不是简单的叫做计时的含义,另外还附加了一些情感的色彩在里面,所以说智能手表现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来看,智能手表充其量也只是手表市场的一个分支,并不是主流市场,
只有IT思想也无法做好智能手表
北京土曼百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汪伟先生

去年我们发布了一款智能手表的概念图,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把预定的货交完,已经有大半年了,实际上我们遇到了非常非常多的问题。这款手表最初的设计是弯曲造型,跟传统手表在形态上有着截然不同,但现在的设计方案已修改成为接近传统手表形态。作为一个从业者,刚开始介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像一个初生牛犊,希望做颠覆、做革命的事情,但这事简单吗?我为什么又做回这样的传统手表的形态呢?因为真的不简单。我们最近可以看到很多智能手表的产品形态,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转向传统手表。我们用IT的思维、IT的想法和做法去思考腕上的设备,但是在加工、制造、舒适性、美学,都遇到了巨大的问题。
智能领域,离不开传统精密制造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朱舜华先生

智能手表和传统手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功能性消费,一个是感知性消费。今天手表能够形成这么大的价格幅度,是因为人类对机械的追求,人文的追求艺术的结合,还有精密制造技术的结合。我相信现在这些企业都在做研发,但是它现在出来的效果可能也不算很理想,包括我们知道的三星离他的目标也是不理想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跨界有一些地方是需要解决的。我们这些企业,做好自己本身是必须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用精密制造技术跟这些企业做更好的结合,包括IT行业,医疗机械企业。他们到最后会发现:要做好智能手表还是需要跟钟表企业进行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