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港澳,曾是广东经济赖以腾飞的重要基石。一句“谁也离不开谁”,定位了今天粤港澳三地的关系。现在,如何“以世界眼光推进粤港澳合作”则成为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中亟待破题的重要一环。
尽管广东外经贸主要指标多年居全国前列,但高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区域外经贸发展不平衡;出口市场和经营主体结构失衡……何以应对?——广东外贸要加快实现“六方面转型”。
新一轮粤港澳合作 服务业成重中之重
毗邻港澳,曾是广东经济赖以腾飞的重要基石。一句“谁也离不开谁”,准确定位了今天粤港澳三地的关系。现在,如何“以世界眼光推进粤港澳合作”?则成为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中亟待破题的重要一环。
“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不多,主要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面对资源供求的瓶颈,低成本扩张的路子越走越窄。”——来自广东外经贸厅的一份报告这样描述珠三角中小型港澳资企业。一边是谋求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广东,一边是危机感十足的香港和寻求经济再定位的澳门。粤港澳三地已经形成了共识——必须为粤港澳合作输入新的动力。
拓展服务业合作空间
珠三角“腾笼换鸟”,腾出的空间该引进什么?今年以来,方兴未艾的“服务业外包”,为粤港澳合作注入了新的兴奋点。力促香港服务业与广东制造业对接,成为今年几场粤港澳合作研讨会的核心内容。有这样一个比喻:“服务业外包”犹如服务业的“三来一补”,港澳有成功经验,广东则有强大的市场,合作前景远大。
据悉,穗港今年加快共建南沙资讯园,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以及9个研发中心将在南沙启动。最近广东省外经贸厅制定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总体思路中则明确提出:开拓软件等服务外包市场,与港澳共同搭建服务外包合作平台。
据了解,广东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更多引进港澳的金融、会展、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物流、商贸等生产型服务企业。同时,鼓励在粤的港澳制造业企业转向研发与销售管理环节,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采购中心,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发展总部经济。
加工贸易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广东加速推动“双转移”,对数万港澳资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加强珠三角与港澳高端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合作,加强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与港澳中低端制造业合作,成为推进粤港澳经济在更高层次上融合的基本思路。
广东将积极引导珠三角港澳资企业通过发外加工的方式,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环节;鼓励税收贡献大、吸收就业多、低污染、资本密集度高的产业加快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就地转型。还将出台来料加工厂实现不停产转型的操作指引,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港澳资来料加工厂转型为具有独立法人和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或其他类型的企业,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
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不到10%;2007年服务贸易进出口仅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3%。
——外向型经济90%左右集中在珠三角地区,2007年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12个市实际吸收外资只占全省的11.4%,进出口贸易只占全省的3.8%。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广东省外经贸主要指标多年居全国前列,但在广东外经贸厅《全面提高广东开放型经济水平调研报告》中,直面广东外经贸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与问题———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区域外经贸发展不平衡;出口市场和经营主体结构失衡……
对此,该报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并指出:广东外经贸最终要加快实现“六方面转型”———贸易增长模式向集约效益型增长模式转型;出口商品向中高端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型;加工贸易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贸易方式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型;开放战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转型;贸易政策向进出口贸易平衡转型。
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
针对加工贸易政策大调整带来的新挑战,《调研报告》指出,除了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之外,广东省外经贸厅还将适当提高加工贸易准入标准和门槛,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广东,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向上游及向下游延伸发展。
围绕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等进行招商引资,加速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是广东在全球“投资争夺战”中的主要思路。大力引进金融、现代物流业和信息服务业,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建设珠三角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据悉,今后广东吸收外资的目标为年均实际吸收外资不少于120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年均增长15%。
《调研报告》特别指出,2012年争取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