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媒体的命运在今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根据我的了解,身边大多数人的微博时代是从2012年开始的,并且随着手机上天天都有熟悉的或快要陌生的名字从微信账号上跳出来,我们突然发现,不知不觉已经养成新的阅读和发言习惯,这种习惯导致了我们会获得比楼下信报箱更早的消息,而且就在床头。
美国就业网站CareerCast公布2013年美国职业排行榜,纸媒记者垫底,成为这个榜单上成绩最差的职业。其实,这个群体向来有些许孤傲,长期处于指导老百姓生活的层次上,而现在,基于个人信息沟通的移动客户端让一部手机就能成为一个媒体,真正的生活在随时随地的互动中被描绘出来,各种用户体验超越了传统媒介的自以为是或是有意识的引导,当然,公众对消息和结论的判断也就必须依靠自己了。
微博、微信的出现为品牌提供了一个直接向公众传播其理念的出口,方便他们自说自话,且保证官方信息的准确性,再加上快速、有效的互动和大量无成本的转发,我们不禁要问:他们还需要媒体吗?既然品牌与媒体的单线联系已然被打破,那么,原来靠广告养家的纸媒只有识时务,充分自省找到重新被需要的理由才能找到出路。但是,纷纷向网媒转型并提供APPS阅读的媒体又发现,包括原来意义上的网络媒体也在这种信息的加速度中也己成为传统,大部分网媒在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同质化比甚至比纸媒还难留住客户的鼠标。实质上,并非只是纸媒受到了挑战,而是以一点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挑战。
我不相信纸质的阅读物会消失,就如同不相信邮寄会消失一样,只不过邮局败给了快递公司,好处是随叫随到,坏处是不管选择了谁,都让人提心吊胆!因此,我们想要把“时刻”办成一本读物,用精选的信息象美丽的纹理一样印在纸上,变身一件有品牌有价值可以记录历史的纸制品,一个只有某些人喜欢把玩和留存的物件。看,你会获取不少见识,不看,放在那里也不难看。
|